综上所诉,最终结果必然是大清战胜其它二个政权,统一全国。当然这只是自己的一点想法,欢迎大家探讨。
(资料图)
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,要是当时满清不入关,历史绝对会改写的,真的是这样吗?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并回答。
大清铁骑
一、当时的三股势力
除了在法律和军事上仍然是处于保守的状态,在入关之前充分学习了明朝的政权体制,并结合了自身情况将其"消化、吸收",同时创新出了符合自己内部发展的政权体制。另一方面,由于军事管理上已经拥有了相对完善的"八旗制度",因此并未仿照明朝的"五军督副支制度"进行军事方面的改革,总兵力约10万人,且大部分都是精锐,战斗力极强。
当时大顺疆域囊括整个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的大片疆土,统治区包括了现在的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、山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北京、天津、山东全境以及湖北、江苏、安徽的部分地方。当时总兵力约20万人,军队缺乏约束,将官骄奢淫逸,战斗力不高。
南明在军事上,地方将领尾大不掉,如左良玉这种地方将领镇压农民起义军,经常出现阳奉阴违甚至拥兵自重不听调遣之事。这时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地方将领军阀化已经很严重了,而且这还是崇祯帝在位时期的事情。越往后,地方将领则是军阀化更加严重,南明中央朝廷已是没有威信可言。只能偏安一方,苟延残喘。兵力虽多,却无法控制。
三股势力时局图
二、三股势力的角逐
首先,南明在南京重组朝廷后,对地方拥兵自重的将领已经失去实际控制,且朝廷内部党争依然激烈,官员贪污腐败成风,偏向于偏安一方,已经基本失去角逐天下的实力,最终等待它的只能是灭亡。
其次,大顺军虽然控制了北部和中原大部分地区,但是战斗力严重下降,大顺内部很多投降前明官员,他们并不服气这支农民起义军,很多人都和大清政权偷偷保持联系,等待新的时机。大顺政权也缺乏实际的治理和统治经验,在前期它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,短时间也无法集中力量和大清、南明政权作战。只能以稳定为第一要务。
最后,大清则不一样,皇太极死后,多尔衮控制了实际大权,他本人极有野心,善于听取意见,比如汉族大臣洪承畴、范文程等人的建议,对原来明朝官绅采取了积极拉拢的策略。他也绝不会安于偏安东北,势必要角逐中原。而且当时八旗的满人善于骑射,战斗力是所有政权里面最强的, 兵力虽然不多,但是都是精锐,他有这样的实力。
清军作战图
大家又是怎么看这个问题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