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编辑:
写在前面:
(资料图片)
本文系车则原创稿件,转载请注明来源“车则”,请勿侵权
进入正文:
众所周知,线下4S店是一个品牌的门面和健康指数的衡量标准,当线下4S店出现大量关闭、退网的情况,说明这个品牌的经营状况不乐观 。特别对于以直营为主要运营形式的造车新势力来说,一旦出现门店关闭,就说明这个品牌出现很大问题。
近期,威马汽车就出现这样的情况,不仅出现门店关闭,还被曝出降薪、裁员的消息。
据悉,威马汽车在上海的多家门店关闭,从原先的20家锐减到12家,其中具备售前售后一体的4S店只剩下5-6家,撤销的速度快到连官网都来不及从服务网点名单中清除。
而造成快速关店事件的原因,有媒体爆料称是威马汽车上海总部已启动裁员事项,外包公司人员相继离开。
而相较于门店关闭,更引人猜测威马出问题的,还是沈晖在11月21日发布的的全员内部信,称为了应对资金压力,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,举措包括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,发放50%基本工资;其他员工发放70%基本工资;取消年终奖等奖金、暂停发放购车补贴等。
对于这些事件,沈晖的回应着实耐人寻味。
首先,他认为现在整个行业要回归商业本质,以亏损换销量这条路行不通,因此威马在追求一种“健康”的交付,这或许是在洗市场不给力的问题。乘联会数据显示,10月威马汽车的销量仅为1117辆,2022年1-10月累计销量也不足3万辆。
其次是针对关店、降薪和裁员方面的回应,沈晖表示为了应对市场遇冷,公司及时作出战略调整,包括主动节流等,核心也是为了将企业的价值链理顺,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。
说实话,这一系列回应,都显得有点欲盖弥彰,不必具备说服力。
总之,目前威马的处境着实不乐观,从招股书上的数据显示,威马汽车在2019-2021累计亏损超过 170 亿。
这三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17.62 亿元、26.72 亿元、47.43 亿元;毛利率分别为 -58.3%、-43.5% 和 -41.1%。亏损分别为 -41.45 亿元、-50.83 亿元、-82.05 亿元。
说实话,现阶段尚未有一家造车新势力实现扭亏为盈,而像威马这种品牌力、产品竞争力都不出众的品牌,自然也会被压到市场末端。最重要的是,这样的亏损状况和市场表现,同样也难以吸引到投资人的眼球,都是要投资,把钱投给能快速上分的零跑、哪吒不香吗?
未来威马将会如何,我们将继续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