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省隆回县岩口镇地理位置偏僻、上千米高的山峰一座连着一座,村民们为了生计,大多背井离乡,造成了该镇留守儿童多、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等客观因素,长期以来影响着该镇教育事业的发展。
教育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,为了突破制约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,近年来,岩口镇中心学校在校长李韬的带领下,众志成城,加大投入,争取政策支持,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努力改善办学条件,一栋栋教学楼、宿舍楼、餐饮楼拔地而起,为学生锻炼身体、学习知识、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良的条件。同时,立足实际整合各方资源、创新教学方式、丰富活动形式,开设运动类、艺术类、文化类创意课程,以特色教育为切入点,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,推动全镇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不忘初心,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,开展传统文化教育,师资队伍是关键。
近年来,岩口镇中心学校着力统文化特色校园打造,在开展好教师教育理论学习、课题研究探讨、教学经验交流等的同时,组织爱好传统文化的教师,成立诗联培训班,开展针对性培训。
“我们聘请市、县诗联专家前来授课,并鼓励教师在《邵阳对联》《赧水诗词》等刊物积极投稿。”岩口镇中心学校校长李韬说,这样一来,老师们的才艺得到充分展示,创作积极性大为提高,从而为更好服务学生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在李韬看来,我国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有着激励的作用,加强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,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爱国情怀,进一步增加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。
岩口镇中心学校原副校长黎祜银是一位诗联爱好者,他对开展传统文化特色教育的做法十分赞赏,认为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习染,让学生从中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,对他们完善自身人格修养,提高整体素质将起到积极作用。
“把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植入到当代青少年心中,首先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环境。”岩口镇中心学校副校长蒋小钊表示,在岩口镇中心学校组织下,全镇教师中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参与到特色教育中来,并先后出版了《传统文化》《象棋》《书法》等校本教材,更加方便了传统文化教学工作。
特别是2021年国家“双减”政策出台后,岩口镇中心学校全面落实、落细“双减”和“五项管理”工作,要求各学校结合实际开展课后服务的主打项目,突出中心,多点开花。
朴塘完小突出德育主题,高度关注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,每周安排好课后服务任务,组织学生参加书法丶绘画丶象棋等兴趣小组竞赛,近年来先后获得“邵阳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”“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师范学校”“隆回县优秀基层党组织”“隆回县优秀少先队先进单位”等荣誉。
岩口镇中心小学致力打造“五育并举”特色兴趣班,开设运动类、艺术类、文化类创意课程,以“课程超市”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班,满足不同个性孩子的成长需求,发展学生个性特长。
大观完小、大观中学课后服务的重点则放在象棋培训上,在2021年全县举行的象棋比赛中,大观完小杨远骞、大观中学郑荣焕分别荣获乡镇组一等奖第一名、第二名。
……
通过一系列创新教学活动,岩口镇各学校的传统文化特色教育有声有色,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。
因材施教 开展科技创新特色教学
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,学生是祖国的未来,社会要发展,就必须为孩子们点亮精神火炬 传递科学薪火。
要想提升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综合能力,仅靠教学活动中的“主菜”远远不够,更需要丰富多样的“配菜”来给养补能。近年来,岩口镇中心学校因地制宜,结合校情,鼓励支持各学校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特色教学。
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,启迪学生科学思维,激发学生爱科学、学科学、用科学的兴趣,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藕塘小学带领孩子们开展了无土水稻栽培试验,举行“红领巾童心向党:学习袁隆平,弘扬科技创新精神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,人民日报海外网、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、湖南电视台经视频道、邵阳电视台、邵阳日报、中国财政报等媒体纷纷争相报道。
“我们还开设了小发明丶小制作丶小试验课堂,科技创新特色教育,激发了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学习的热情,取得了丰硕成果。”藕塘小学校长陈勇表示,学校科技组师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发明的《一种大型公厕红外线智控冲水器》已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核,被授予国家专利,此外,《三力(磁力丶吸力丶重力)型垃圾分类收集环保车》《基于人体结构学的水疗床》《无尘黑板》《防风衣架》《收放自如课桌椅》《手动声控一体化台灯》《定点定位人体感应开关》《自然风旋转干衣架》等也分别获得省、市奖项。
特色教育带来了盎然生机,岩口镇中心学校先后荣获县“教研工作优秀组织单位”“教学竞赛优秀组织单位”“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”“校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”。2023年,岩口镇中心学校被授予“邵阳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”。
上图为岩口镇中心学校被授予“邵阳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”
恪尽职守 筑起乡村孩子温暖的“家”
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,让每个留守孩子都有一个温暖的“家”,这是隆回岩口镇这个大山深处的园丁们最纯朴的梦想。
在岩口镇,经常会看到一群身着红马甲的教师志愿者队伍,他们穿梭在各乡村,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开展走访调研、送教上门、关爱服务等活动,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。
针对山区留守儿童多的特点,岩口镇中心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爱心志愿服务工作,将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开展特色教育的有效载体,号召各学校成立教育助学志愿服务队,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。
“我们学校近80%的学生是留守儿童,大部分孩子很少甚至从没吃过生日蛋糕,能穿上校服是孩子们的梦想,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关爱。”岩口镇朴塘完小党支部书记、校长刘成家说,为此,学校坚持以党建引领激发志愿服务新活力,精心设置了课后服务内容,涵盖心理健康、安全知识和文明礼仪教育等,以更好地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世界观。
“谢谢老师给我带来生日蛋糕和漂亮校服!”“老师,我一定好好学习,在家听爷爷奶奶的话。”现在,岩口镇各学校课后服务品牌越来越响,爱心教师如春风化雨般的教育,不断浸润着一朵朵祖国未来之花。
“开展特色教育,我们迈出了第一步,接下来将探索与地域经济、文化背景相融合、相适应的特色教育,让特色教育之花精彩绽放,引领学生全面发展,健康成长。”李韬说。
乡村振兴,教育先行。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。在岩口镇这个山旮旯里,一群拥有梦想和追求的园丁,在平凡而又崇高的岗位上辛勤耕耘、默默奉献,收获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,他们用爱和坚守为乡村孩子点燃梦想,撑起了一片蓝天。(图文/谭擎玉 刘瑛)
标签: